。這些特點決定了施工過程中除了常規(guī)的技術和質量要求外,對施工設備的組織和性能有著更高的要求
,特別是異形板塊
、相鄰板塊的施工難度相當大
。項目部組織開展技術攻關
,改變過去單臺設備分期冷接施工的傳統(tǒng)做法
,采用先進、高效的液壓抓斗成槽設備。施工中用兩臺德國產寶蛾
GB34液壓成槽機相互配合挖槽
,兩臺
50噸履帶吊車起吊鋼筋籠
,雙導管甚至三導管澆筑
,使所有異形板塊整體一次成形,快速推進
。
混凝土灌注樁施工采取傳統(tǒng)設備與新型裝備相結合,在閘首深基坑及場地狹小部位,采用傳統(tǒng)回旋式鉆機;在地表施工面采用公司新配置的大型旋挖鉆機,較好地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成樁質量。在旋挖機施工現(xiàn)場,在指揮人員的引導下機械自行就位
,自旋下護筒
,在泥漿護壁下鉆進、取土
、出土
,整個過程只用了
90分鐘即完成鉆孔工作
。而普通的回旋鉆機
,同樣的樁基鉆孔要在
7個小時以上。
基礎及防滲工程施工中,制作護壁泥漿是經常遇到的難題
。在現(xiàn)場
,一臺 “特殊”設備正在運行
,只見含砂的泥漿從一側吸進機身,經過內部分離
,另一側吐出粘稠凈漿,而細砂顆粒則成塊狀進入土體收納箱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,F(xiàn)場技術人員介紹
,由于該工程地下土質含有極細砂
,在泥漿中呈懸浮狀態(tài),傳統(tǒng)的依靠長時間沉淀的做法難以奏效
,只能當作棄漿處理
,且每挖
2孔就要重新制漿
,既大幅增加了施工成本,更易引起周邊土體污染
,極不環(huán)保
。而引進泥砂分離新設備后
,可以保證挖槽的連續(xù)作業(yè),施工過程中適當補漿即可
,基本沒有產生廢水廢料。
據(jù)項目經理顧明如介紹,該工程在加快實現(xiàn)基礎施工的同時
,
克服高溫,抓住一切有利時機
,緊張有序組織建筑物主體施工,于
7月15日順利完成長
53.8米、寬
30米、厚
20厘米的上閘首基坑封底
,為下一步上閘首底板施工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。


(報道:顧永明)